绢人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制作绢人要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为原料。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头饰和道具等十几道工艺的精细手工操作,做成历代仕女和戏剧人物。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绢人也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绢人的制作,要经过雕划、制头、制手、服装彩绘、头饰、道具等十几道工序,最后组装制作成三维立体造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高超的技艺,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赋绢纱以生命,施丝绸以灵性。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人物瞬间神态的展现,无数个灵动的细节成就了传神的瞬间。这其中又以头部和手的制作最显功力。
北宋时民间开始把绢人运用在大型活动中。据宋人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第六.记元宵):当时的“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猴又白象,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而后宋人吴自牧撰的《梦梁录》中也有类似以绫绢塑人形的描述……这些大量民俗活动的记载都印证了在北宋时,“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并以绢绸彩结成人形”的制作工艺发展,绢塑的技艺已有了惊人的表现和初具一定的规模。

作为一种艺术和优秀的工艺文化,绢人继承并发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汉族艺术传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其时断时续的承传中、不仅综合了中华民族的多种传统文化,其工艺本身和民族艺术制品就是一部沉甸甸本土文化历史,由于其工艺上的特殊性,因此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