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法国最近新成立的全商务舱航空公司——La Compagnie将自7月起开始运营纽约-巴黎的全商务舱航班。
据Skift报道,法国最近新成立的全商务舱航空公司——La Compagnie将自7月起开始运营纽约-巴黎的全商务舱航班。该航企显然不是航空史上第一家全商务舱航企。对于La Compagnie航空的创始人Frantz Yvelin和Peter Luethi,这也并不是第一次尝试全商务舱航企的运营。如果La Compagnie发展顺利并且能够盈利,将成为历史上首家获得成功的全商务舱航企。
La Compagnie航空创始人之一、副总裁Peter Luethi表示:“经过航企合并,现阶段航空市场变得非常繁荣。竞争的相对减少为高端航空腾出了空间。”2014年航空业的格局显然与2006年Luethi成立L’Avion(该公司于2008年英国航空收购)时的格局大不相同。目前美国仅有3家传统航空提供跨大西洋的定期航班。虽然现阶段油价仍然接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航企收益管理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缺乏资金
航空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各大航企竞相改善其高端舱服务,提供了各种具有开创性的头等舱/商务舱产品,包括阿提哈德的“空中官邸”。大多数传统航企在其高端舱位甚至在跨大陆航线中都采用了可平躺座椅。而高端舱运营商运营的飞机空间却非常拥挤、座椅设计也相对陈旧。MAXjet在2003年至2007年运营期间就吃尽了内饰先进的传统航企带来的各种苦头。La Compagnie即将采用的可调节角度座椅则是21世纪初流行的设计,该设计目前已经被大多数航企淘汰。
正是由于无法适应航空业高端舱服务的新标准,全商务舱航班服务的前景才受到影响。与传统航企不同,高端服务航企缺乏雄厚的资金对舱内装饰进行及时的改进和翻新。目前仍在运营中的OpenSkies航空在经过英国航企对其舱位布局进行调整、增加经济舱以后已经失去了全商务舱航空的定位。
缺少忠诚度项目
任何一家航企在保持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同时,一定会竭力保证上座率,其中一项手段就是通过忠诚度项目巩固旅客群体。高端旅客出行通常付出更高的价格,但是这些旅客对于传统航企却保持极高的忠诚度。几乎所有提供跨大西洋航班服务的航企都拥有忠诚度项目。积累的实行里程和积分确实可以为旅客带来好处。
然而,如果全商务航空没有与提供忠诚度项目的航企建立合作,就必然在常旅客中遭受冷遇。截止目前,OpenSkies航空和新加坡航空是仅有的两家将忠诚度项目与全商务舱航班服务完美结合的运营商。
缺乏企业合作
全商务舱航空缺少企业合作。经济萧条时期,传统航企都加强与其他领域大企业的合作和联系,这一政策让传统航企受益匪浅。很多福布斯排行榜前500名的企业都与航企签订了企业机票优惠协议,所以这些大企业购买机票时通常会锁定在同一家航企。航企通过这一项固定收入来稳定收入。
全商务舱航企在新政策方面也存在欠缺。旅游分析师亨利哈特·维尔特(Henry Harteveldt)表示,即使美国经济走强,航企管理层仍然会对高端舱位旅客数量进行限制,或者增加商务舱空乘服务的最短工作时间。
全商务舱市场内的航企都面临不小压力,但是由于对于市场充满期待甚至过度乐观,新航企才会层出不穷。
《为什么全商务舱航企均以失败告终?》原文地址
更多国际民航资讯,尽在 民航译讯
(